螺旋藻糾正兒童缺鐵性貧血效果觀察
黎 軍 林旭凱 陳志娟 鄭建庭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是近年來新開發的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它具有糾正大鼠及人體缺鐵性貧血(IDA)的功能[1.2],但其糾正人體缺鐵性貧血的機理尚未見報道。我們在觀察其提高人體血紅蛋白的基礎上對其糾正IDA機理進行了探討性研究。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l 材料與方法
1.1 對象及分組在市區及郊區各一所小學學生中篩選180名年齡7~l0周歲兒童為干預對象,其中男童88人,女92人,貧血與非貧血人數各半。貧血診斷標準按WHO推薦:l4周歲及以下者,HB<120g/L為貧血[3]。分為藥物實驗組(45名IDA兒童)、藥物對照組(45名非IDA兒童)、貧血對照組(45名IDA兒童)、正常對照組(45名非IDA兒童)。其中各組人數、性別一致。另選男女生各l0名作為空白對照組。
1.2 指標的測定
血清鐵的測定:鉻天青B銨鹽比色法[4];血清總鐵結合量的測定:參照血清鐵測定法基 礎上改良[4];血清總蛋白的測定:雙縮脲法[4];維生素A 的測定:熒光法[4]。
1.3 螺旋藻果味飲料的配置
螺旋藻粉藻青蛋白含量為68g/kg。I號液:每100ml含螺旋藻粉0.4g,蔗糖8g,蜂蜜 1.5g,增稠劑0.28g,調味劑適量,加水至100ml,以塑料瓶裝;Ⅱ號液:除未加螺旋藻粉外,其它配料相同,外觀一致。
1.4 干預方法
采用雙盲法,藥物實驗組、藥物對照組服食I號液,貧血對照組、正常對照組服食Ⅱ號液,每天4瓶,上下午各2瓶,連續4周,均由所在學校醫務室發放(包括節假日),空白對照組按日常飲食,不飲用干預液。實驗期間按常規飲食,禁用營養性藥物。各組實驗前及實驗停止后第二天采血測定。
1.5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資料均由SPSS專業統計軟件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螺旋藻對血清鐵含量及血清總鐵結合量的影響
經過連續四周飲用螺旋藻干預液后,藥物實驗組的血清鐵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升幅為
259.76%,與此同時血清總鐵結合量下降了29.74%。干預前后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t=7.54,P<0.01;t=-2.58,P<0.05);而服同一干預液(I號液)的藥物對照組、及服Ⅱ號液的貧血對照組、正常對照組均未出現明顯改變(均P>0.05)(表1)。
表1 干預前后各組血清鐵爰血清總鐵結臺量變化情況
2.2 螺旋藻對血清總蛋白及維生素A的影響
干預后藥物實驗組的血清總蛋白含量提高了28.64%,干預前后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t
=2.56,P<0 05)。但對于維生素A卻出現相反的現象,干預后實驗組維生素A下降了20.33%,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t=2.712,P<0.01);而同樣服I號干預液的藥物對照組維生素A 亦下降了32.61% (t=-2.862,P<0.01);其余各組干預前后差異沒有顯著性(均P>0.05)(表2)。
表2 螺旋藻對血清總蛋白愛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3 討論
兒童缺鐵性貧血(IDA)是影響我國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主要營養性疾病[5],鐵制劑治療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糾正法。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們發現螺旋藻可以使IDA 患者的血紅蛋白提高16.9%[2],但血紅蛋白濃度只是IDA的一個輔助性指標,當血紅蛋白濃度降低不明顯時,血清鐵已減少;如果要根本性地糾正IDA就必須改善患者的運鐵蛋白對血清鐵的結合運輸。因此.血清鐵是IDA早期診斷指標。
本次干預實驗提示螺旋藻具有提高IDA患者血清鐵的功能,降低血清總鐵結合量,從而改善了機體運鐵蛋白與鐵原子結合的能力,進而提高了鐵在體內的運輸,相對滿足機體對鐵的需求。由此可見螺旋藻提高了血漿中鐵的總含量,表明具有增強鐵經消化系統的吸收轉運能力,提高鐵的生物利用率。同時也表明在使用螺旋藻防治IDA的同時不必額外增加鐵的供給量。對于非IDA兒童,螺旋藻的影響輕微,說明其改善IDA的功能有一定的專一性。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考慮螺旋藻提高血紅蛋白濃度是否與其高營養效價[6]有關,因為鐵和蛋白質都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元素。本次實驗表明螺旋藻對血清總蛋白及維生紊A兩項營養性指標顯示出相反的作用結果。在提高血清蛋白質的同時也降低了血清中的維生素A,其作用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該現象也提示在使用螺旋藻防治IDA的同時應相應注意維生素A的補充。本次干預實驗充分肯定了螺旋藻預防及治療IDA的效果。將螺旋藻粉制成果味飲料預防IDA是當前預防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嘗試,近乎飲料般的攝人方式使應用極為方便,值得廣泛推廣。
參 考 文 獻
1粱江明,吳開國,磨傳真.等.螺旋藻耐缺鐵性貧血的恢復實驗.營養學報,1994,16(4):386~388
2林旭凱,黎軍,倪術州,等.螺旋藻耐兒童缺鐵性貧血干預效果觀察.廣東衛生防疫.1997.23(1):8~10
3廖清奎.小兒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和防治建議.中華兒科雜志.1989.27(3):159~161
4于守洋.劉志誠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方法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21~157
5盧于德.中學生營養性貧血因素分析.濟南醫學院學報.1994,17(4):41~42
6程雙奇.螺旋藻的營養評價.營養學報.1990.12(4):415~416